2022年05月17日
第07版:07

人未老,眼睛却花了

合理用眼 不做“视觉初老族”

□ 本报记者 尹 超

“最近老觉得近距离看东西模糊,手机字号都调成最大号了。前天去眼科检查,居然是老花眼,我还没老啊!”39岁的李文齐摆弄着新配的老花镜说。

看报纸、看手机,手臂要伸到远处,脑袋还要往后仰,才能看清;随身带着老花镜,有时候一手老花镜一手近视镜……老花眼又称老视,不少人认为,老年人才会得老花眼,可生活中并不完全这样。现在,老花眼越来越年轻化,也因此备受关注。

“老花眼是一种生理现象,伴随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晶状体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收缩能力降低导致调节能力减弱,近点远移,造成近距离读小字越来越困难。”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主任张沧霞说。

“花不花,四十八”。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不过张沧霞介绍,虽然叫“老花眼”,但研究显示,有的人38岁左右就会出现症状,尤其近年来,中青年老花眼患者逐年增加,40岁以后,老花眼的发病概率更高,并在42岁到44岁左右迎来发病高峰,大部分人在52岁时都会出现老视症状。

还有不少人认为,年轻时近视,老了就不会花眼。这种说法也是不对的,近视和老花不能抵消。有人既近视又老花,需要同时准备近视镜和老花镜。“近视和老花是两码事,致病机理完全不同,是会同时存在的。随着年龄增加,生理性调节减弱,眼睛睫状肌调节功能下降,即使近视眼也会出现视物容易重影或串行、眼睛酸胀等一系列老花的症状。”张沧霞说。

随着数字化生活的普及,“用眼过度”成为人们视力健康的隐忧。人还年轻,眼睛却老了,这些人也被称为“视觉初老族”。虽说老花眼是生理现象,但38岁就患上老花眼,和50多岁患上老花眼,生活质量受影响的程度肯定是不一样的。

张沧霞介绍,预防老花眼,要从年轻时开始做好防护,延缓晶状体的老化程度,晶状体的“头号杀手”是日光中的紫外线,从年轻时就要开始做好眼部防晒,比如佩戴墨镜,防止紫外线直接照射到眼睛,延缓眼睛衰老;尽可能地减少使用手机、电脑的时间,合理使用眼睛,同时要增加一些户外活动,多一些跟大自然接触的时间,还要增加一些有氧运动;如果感觉自己出现老花眼症状,也不要强行试图通过调大手机字号、亮度来“对抗”老花眼,建议及时到眼科就诊。

2022-05-17 □ 本报记者 尹 超 人未老,眼睛却花了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7193.html 1 合理用眼 不做“视觉初老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