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8日
第05版:05

长芦义学·运岸古槐

本报记者 杨金丽

长芦义学旧址王少华 摄

从新建的盐场码头向南不远,有一处河坡,一片房舍临坡而建,与我们同行的退休教师陈建英说,这一带就是长芦义学。

陈建英主编过《沧州教育志》,她说,志书中介绍,长芦义学建于1886年,当时还是光绪年间,批验所大使王凤冈设盐务捐款作为基金,在盐场北白衣庙(今属四合街)内建长芦义学,捐款生息,作常年经费。义学的一切支出应酬,都由学校董事按季分送。学生得到资助,受益不浅。1909年,改为初级小学。

陈建英介绍,1931年当地建土地祠小学,长芦初级小学并入。随着时间的变迁,该校先后改名为四合小学、五七小学等。1986年学校东迁后,定名为水月寺小学。原校址一分为二,即现存的这片校舍,以及与它隔街相望的四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现在的校舍上办有幼儿园,但我们几次探访,都大门深锁,没能进去一窥究竟。

四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院里的古槐,据说曾位于长芦义学之内。这棵国槐的编号是“1-003”,只见它高入云天,虬枝盘曲,树影婆娑,给人苍劲古拙、饱经沧桑之感。古槐被很好地保护起来,旁边立有简介牌:“国槐树高12.38米,树围3.63米,树形奇特,苍劲挺拔,据记载有270余年的历史。古槐历经近300年的沧桑轮回,几度枯荣,以它顽强的生命力感悟着古老大运河的钟灵毓秀,聆听古寺的悠悠钟鸣,见证着城市历史的变迁。如今,古槐树已深深嵌入了古运河畔每一位居民的心中。正所谓:‘古槐逢春,荫蔽运河’。”简介中提及的古寺,就是水月寺。

2022-10-28 本报记者 杨金丽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3042.html 1 长芦义学·运岸古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