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久
有八百只巨大的复眼,穿越数千年光阴,用无比深邃的目光,日夜眺望着历史的天空。这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八百只复眼,是八百口汉井!
一马平川的华北大平原,突现一山,名小山,又名马骝山,在海兴县城东北10公里处,是两三万年前第四纪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锥。其为山也,海拔不足40米,山脉蜿蜒不过七八公里,却是一个绝佳的去处。
山上果树摇红,山麓梯田叠翠,山脚下有山村亦名小山,四村相连,早年亦是石墙石瓦,蔚为壮观。更有连片的古井,让人浮想联翩。
古井分布在整个小山区域,有战国时代的,更多的则是汉井。这里古井已形成了一个群落,号称八百,实际上其数可以千计,以小山东西崖坡下最为密集,相隔十步八步就有一眼。如此密集的古井群落,在全国也堪称一绝。
更神奇的是,这些井并非枯井,大多数仍在出水,而且雨天不溢,旱天不涸,永远保持着相应的水位。当地老乡说,此处地连渤海,这些井都是海眼,通着龙脉呢。我在山下走了一趟,看见很多古井上架设了现代的抽水设备,在抽取井水浇地。顺便打听了一下,出水的多为汉井,用汉井水浇出的韭菜,在集市上能卖到45元一斤,而一般韭菜尚卖不到4元5角。至于在山麓间生长的水果蔬菜,都能卖到高于平地数倍的价钱,就是因为水好。井水中富含偏硅酸、锶、硒、锂、锌等20多种微量元素,为人体所必需。喝一口汉井泉水,甘洌可口,沁透心脾。
一口口古井,或为茂草所掩,或为深树所蔽。当你走近时,会听到一阵阵“叮咚”“叮咚”清脆的滴水声,那是井壁上的泉水滴落下来,奏出的鸣琴般的仙乐。“古井听琴”也成为骝山八景之一。
小山区域内的古井,多凿于火山凝灰岩之中,深达30米左右,井口与水面保持着10米到15米不等的距离。更奇的是,从井口往下探望,一股寒气直冲上来,颇有深不可测的感觉。一口不大的井,里边却愈见宽阔。一位老乡指着我探身的这口井说:“别看上边一个磨盘大的井口,那里边可是能并行两辆大马车呢。”听毕,我立刻就被吓住了。
一个渤海湾边的小县,竟然有如此庞大的古井群落,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2016年6月,海兴县城修建公园,工人在施工时突然发现几个深洞,经文保所人员勘查,这些深洞原来是16眼古井。新公园改建初期,施工地块已做了降水处理,可是其中4眼古井的水位也有1米多深,并且井水非常清澈。16眼古井距离不等,5至120多米一眼,文保部门立即组织专业人员清理古井。经过清理,发现有11眼古井的井砖大都完整如初。水井里面出土了龙山夹蚌黑陶,白衣夹沙红陶,黑衣红陶,灰陶等陶制的罐、盆、碗、甑、鼎、豆、陶纺轮等器皿或残片。还有半两残铜钱、炭化木片、草饼块、竹针簪、小核桃、海蛤蜊壳、动物牙齿及砖瓦等遗物。
这些古井全部是通体条砖,秦汉错缝斗角叠砌,于地表5米下草炭土之上,其中有两眼是陶圈在井底草炭之上。这是明显的西汉初期的特征。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先秦陶圈及条砖筑井向以条砖筑井为主的转型时期。汉代是筑井业繁荣和定型的时期,由先秦时的八户一井发展到一户一井。史载:“一大里有百户百井,一乡有千户千井,一县有万户万井,一郡有十万户十万井。”在井砖上发现“屯氏”等铭文。
据记载,古“屯氏”邑在邯郸磁县或馆陶,但缺乏信而有征的证据。有学者分析,海兴发现了印有“屯氏”的瓦片和大量井砖,有可能就是“屯氏”邑的真正遗址。
《水经注》中有过关于“屯氏河”的记载。这条河是黄河下游故道之一,西汉元封后,黄河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东北流至章武入海。至永光五年(公元前39年),黄河又在下游鸣犊口(今山东高唐南)决口,屯氏河遂淤绝。《水经注》中仍有屯氏河故渎,下游又支分为屯氏别河故渎,别河又支分为南北二故渎。这些故渎的经行路线与元封永光间的故道不尽相同,当系永光决徙后所形成。章武乃古县,其故治即在今黄骅市常郭镇故县村,属渤海郡领之。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后元七年)6月,汉景帝即位时封其舅氏为章武侯,章武县即为章武侯国,现海兴县境即为其属地。所以“屯氏邑”在这一带是有可能的。馆陶是“屯氏河”之发源而非“屯氏邑”之故地。
不论怎么说,此地汉时已成为繁华的大邑,这是不争的事实。
秦汉时这里有过长时期的繁盛,小山主峰即有东汉渤海王刘鸿的陵墓;不远处有丱兮城遗址,相传是徐福率童男童女入海求仙的出发地。南北朝顾野王《舆地志》记载,沧州“高城县(即现盐山县之前身)东北有丱兮城,秦始皇遣童男童女数千人至海求蓬莱不死药,筑此城以居之,号曰丱兮,汉因置千童县。”《太平寰宇记》载:沧州无棣县有秦千童城,“在盐山县东近海”,“界内有柳城”正与此说符合。现在海兴县东部唐无棣港曾是北方地区重要港口,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北起点。
海兴县有识之士提出要建古井博物馆,让八百汉井以原貌“亮相”。这将是一座没有围墙,也没有屋顶的博物馆,所有的展品全在大地上。这在全国,怕是鲜有出其右者了。
八百只复眼望向辽远的天空,这是大地的眼睛,地母的灵魂之窗。它穿透两千多年的光阴,深情地瞩望着这一方沧桑热土。在它的目光里,这片古老的土地正铺展开最具魅力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