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9日
第07版:07

祝相宽: 奔涌在乡土上的诗情

本报记者 齐斐斐

有人曾批评他说,别总是大运河、大平原、庄稼、乡亲的,写写恒河、阿尔卑斯山、维也纳金色大厅。他说:“对不起,请原谅我的目光短浅。家乡的田野、河流早已给我打上生命的印记,融进了我的血脉,必将在我的诗行里流淌。”

他是祝相宽,一个在沧州运河边行走了几十年的诗人。在他心灵深处,诗是仰望的星辰、是闪闪发光的瑰宝,他则是行走在家乡土地上传播情感和文化的歌者。

诗书相伴 陶陶悠然

67岁的祝相宽谈笑风生,眼睛里闪着这个年龄少有的纯粹与平静。读书和写作,是他一生的爱好和坚持,做起来乐此不疲,说起来诗情画意。

临睡前一小时短暂阅读,是祝相宽多年的习惯。窗边的月光倾泻在书桌上,《诗刊》《诗选刊》《读者》《人民文学》等书本伴着主人的身影默默地倾吐芬芳。祝相宽读书很认真,每次都沉浸其中,哪怕一首小诗,都要读透。从立意到结构,从表达到技巧,从节奏到细节,每一句好诗句,他都抄录下来慢慢品味。熄灭读书灯,满身都是月,这种沉浸式的读书学习本身就是一幅诗意的生活画面。

回忆在时光里盘桓。祝相宽曾写过的一篇《诗缘三十年》,可见他读书写诗的注脚。从年少时趴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借来的破旧不堪的《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苦菜花》《野火春风斗古城》;到在青县马厂公社高中读《唐诗三百首》《西克梅特诗选》《马雅可夫斯基诗选》,读臧克家、艾青、贺敬之、何其芳、郭小川;再到泊头师范学校图书馆里读更多的中外名著,他见到好诗好句就抄,诗抄本都不知抄了多少。至今还保留着当年完整的手抄本《裴多菲诗选》,几次搬家,都不曾丢弃。直到参加工作,他一边购买和收藏自己喜欢的图书,一边成为《诗刊》和《读者》等刊物的忠实粉丝。

诗,是一种文体。而在祝相宽看来,诗,是一种生活、一种记录、一种情怀、一种精神。

他从模仿到创作,从简单的咏物到抒写内心感受;从一首题为《我是》的小诗第一次变成铅字,到在《沧州日报》《诗刊》《人民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从出版第一版个人诗集,到2018年举办第五本诗集《心声》首发式和诗歌研讨会;从一个不断接到退稿信的业余写手到作品不断被转载和朗诵的中国作协会员。祝相宽这些年的执着和努力,换来的是生活的诗意走进了很多人的心中。

良师益友 诗意相随

在学诗写诗的路上,祝相宽也结识了很多良师益友。他们以诗相约,互相鼓励。

祝相宽回忆说,在泊头师范上学时,教《文学概论》的刘毅老师,课讲得生动活泼,很受同学们欢迎,还有他的诗歌作品经常发表在报刊上,又颇受大家敬重。刘老师知道他爱好诗歌,经常把他叫到办公室,给他讲李白、杜甫、白居易,讲《西去列车的窗口》《团泊洼的秋天》。有时也把自己新写的诗词拿出来让祝相宽看,祝相宽讲写诗的意境和技巧,那些美好的画面,在祝相宽的脑海中构筑了多彩诗意的世界。

诗由心生。祝相宽常常以感恩之心提到刘章和申身两位老师,他们都是河北诗坛德高望重的老诗人。他们像长辈一样给予他难得的关注和支持。祝相宽说,当年,刘章老师已是《诗刊》的编委,且早已享誉诗坛。当他把诗集《祝相宽诗歌》寄给刘老师时,老人刚刚做完一个大手术,正在医院里卧床休养。祝相宽后来听说,刘章老师竟是趴在病床上给他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书信,并抄录了诗歌集里喜欢的诗歌题目。之后不久,又写了一篇2000多字的评论文章。文中,引述白居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话,给了他很高的评价。他说“祝相宽的诗,有情意、有韵味、有花朵、有果实,诗有感染力、有生命,所以让我爱不释手。”

申身老师是沧州人,曾给祝相宽写过两篇评论《为诗求索贵在新》《序祝相宽诗集〈感动〉》。他在序文中说“作者抒写的大爱情怀和炼造的鲜活意象,为诗集树立起了思想和艺术两个坚实高大的石柱,支撑起诗作品味的高度,诗集成了一座‘凯旋门’。”

脚踏乡土 爱得深沉

祝相宽曾在一篇短文中说:“这些年,诗歌给了我太多的东西,比如安静、自信、充实、爱和幸福;比如对土地对故乡对亲人的热爱和感恩;比如对一些弱小的事物,哪怕是一朵小花、一根小草或者一只七星瓢虫的关注和同情。”他感恩于万物,用脚步丈量着家乡的每一寸土地。

在“德润清州 诗赞好人”朗诵会上,朗诵者深情地诵读他的诗《干妈,我走了》。读到“干妈,我只想说/死,死一百回,死在你的怀里/活,活一万年,活在你的膝下。”坐在他身边的“干妈”周汝珍已经泪流满面。那一刻,他满含热泪,已经顾不上回头看感动得小声抽泣的人们。

在革命老区后洼村欢庆“第一个农民丰收节”联欢晚会上,他在一片掌声中被请上舞台。村党支部书记王洪彦当场为他颁发了“名誉村长”证书,他在响亮的掌声中把证书举过头顶。这是一份光荣,诗歌的光荣!

在青县下马厂村,他和诗人们在大杨树下快乐地留影,留下此刻的场景和诗意;在诗词广场,外孙站在印制着他诗歌的展牌下,大声朗诵《下马厂的马》……

点点滴滴皆可成诗,这一点一滴中都蕴含着祝相宽奔涌的情感,化作一行行热烈的诗歌。祝相宽就是这样阅读书写着,恰如艾青的那句经典: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2023-03-29 本报记者 齐斐斐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86489.html 1 祝相宽: 奔涌在乡土上的诗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