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夏(油画) 韩 华 作
桥,《说文解字》,水梁也,水中之梁。凡独木者曰杠,骈木者曰桥,大而为陂陀者曰桥。
这几天,内心一直酝酿着一次远行,也忽然想起了曾经走过的一座座桥,这些桥遍布大江南北,有唯美的,有实用的,有现代的也有古老的。它们有垒石成桥的,有搭木成桥的,有钢筋水泥造桥的,有造舟为桥的,还有小资情调的汀步桥,大大小小的桥带给我很多惊喜,也让风雨人生有了更多的期盼。扬州的五亭桥,西湖的三潭印月九曲桥,赣州的惠民浮桥,黄姚古镇的石拱桥,福州的闽江大桥,苏州的枫桥等,都曾让我流连忘返。
桥,无论大小,每一座桥都凝聚着造桥人的艰辛,彰显着造桥人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桥,把不同地方的人们送往更远的远方,助力人们实现梦想。最接地气的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而路的尽头一定有桥的身影。对于桥,我最多的感触是它的伟大、它的不朽。它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人文精神的体现,是美的统一体。我们国家是个多山的国度,山多江河也多,因而出行不便,应运而生的桥自然就多,可是,在没有大型工具的古代,造一座桥,那是何等的艰难?因而,无数代的工匠们呕心沥血,克服种种艰难和险阻,为的就是造福于民。赵州桥就是最好的例证。无论是水急江阔,还是小溪潺潺,有水的地方,人们都会想尽办法打通水道,让天堑变通途,这样的桥精神怎不让人感动?仍记得站在山高谷深的云南龙江大桥上的一幕,太震撼了,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我常常想,有了桥,就有了远方,也就有了人气,有了故事,有了诗,有了画,有了悲欢离合。古代尾生的故事发生在桥下,周文王造舟梁于渭河上娶回新娘,张良在圯上遇到了老人指点,因此成就了他的人生。而关于桥的诗更是数不胜数,“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灞桥折柳送别更是文人的一大雅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那座开封虹桥又是何等的可观。
在给外孙女讲的童话故事里有这样一个画面,远古时代,人们还没有造桥的能力,有件事启发了他们,树的种子被风带到了小河边,小溪旁,数年的成长,枝繁叶茂成了大树,可是,太强壮了反而容易招风,由于根基不稳,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大树正好倒向了对岸,这下可把猴子们乐坏了,于是它们顺着树爬来爬去来回穿梭于两岸,这不就是最原始的桥吗?远古人们正是受此启发,开始了搭木成桥的历史。
关于桥,我最喜欢古桥,特别是如月弯弯的拱桥,水中倒映着青山,婆娑着树影,衬托着华月,倒映着万家灯火。而桥上暮归的老牛最动人。那美是我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我只能说太美了。
桥,是美的道具,是背景,也是人人都向往去走走的诗意人生。卞之琳《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多么空灵的美。“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傍晚,太阳就要落山,参差斑驳的光线照在桥上落在水中,一片红晕在水中颤动,桥也在水中朦胧,渔笛唱晚的小桥下瑟瑟残红伴桥铺展,美不胜收,真是风景天成。杭州西湖的九曲桥更是美翻天,青山滴翠,湖水湛蓝,水就像画布似的,蓝天白云有之,油纸伞的婉约有之,垂柳倒映有之,走在桥上就进入了仙境。天人合一在这桥上得到了完美诠释。这样的桥谁人不爱?没事的时候不妨到这画布上走走吧!你也会成为这画里的主角。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古老的枫桥,在今天也依旧牵动着游子的心。
关于桥的话题,一时半会儿说不完,桥,形形色色,人,来来往往,人与桥相遇那是缘。这样的境遇没人不喜欢吧,我想应该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