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静然
几天前,市民赵培新无意中聊起的话题为记者提供了线索——铁路新村附近的一片民房,曾是日军驻沧兵营。71岁的赵培新退休前曾在原房管局工作,对沧州地区房屋的分布和性质十分了解。在他的带领下,本报记者和文史爱好者一起来到了铁路新村附近。
工农路南侧,顺着“铁路南楼小区”旁的小路一直南行,一边走一边寻索,在一排房屋前,赵培新停下脚步说:“应该就是这里。”
虽然墙皮已经有些脱落,但还是能明显看出这排平房与旁边民居的区别——整排房屋连为一体,几根笔直高耸的烟囱嵌在屋后,远远望去,十分醒目。
看到一群人在街巷里寻访,61岁的韩伯伯停下了脚步。听说是来找寻日军当年的兵营,老人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我从小在这里长大,听老人们说过,这片房子是日本人侵占沧州时盖的。”他说,这里曾是日军的住所和仓库。包括已经拆除的铁路医院,都曾被日军占领。
随后,老人指引着我们继续向巷子深处走去。这时,年逾古稀的李宝营打开了家门,他是这排老房子的住户之一。老人曾在沧县橡胶厂工作,十分肯定地说:“包括我居住的房子在内,往南3排平房,都是日军盖的。我还听老人们说,当年,日军的司令部就在这里。”老人记忆中,房子是1937年—1942年期间盖的,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是刘表庄公社,后来变为粮站宿舍,但从没拆除重建过。
还有的老人说,这里曾是日军的粮库、弹药库,房子上还有他们架设机枪的洞口。
“知情的老人越来越少了,但住在这一片的人都知道,这里曾是日军驻扎的兵营。房子就是他们侵华的见证。”一位老人说。
微风吹过,荒草萋萋,南面几排房屋已杳无人迹。伴随着老人们的讲述,时光仿佛回到了80多年前。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很快占领了北平、天津,并沿平汉、津浦铁路线迅速南犯。9月12日,日军占领青县城,在青县流河镇、北王庄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此时,沧州城已经岌岌可危。
同时,日军南侵也遭到爱国官兵的奋起反抗。日军以飞机和重炮轮番轰炸,而守军没有重火力掩护,全凭机枪、步枪、手榴弹、刺刀和大刀与他们浴血奋战。3个昼夜,中国军队拼死抵抗,终因力量悬殊,在坚守数日后,沧州城(时沧县城)还是于9月24日被攻陷了。
运河两岸硝烟弥漫,沧州城就这样沦陷在日军的铁蹄之下。日军占领沧州后,迅速掠夺侵占各种资源——建水厂、发电厂,控制铁路运输等。
文史爱好者们纷纷推测,他们之所以会选择在这一带驻兵布防,很可能是由于这里位于沧州北部,距离铁路线近。
老住户相继搬走离开,史料中记载不详,寻访虽遇困难,但仍在继续。希望广大读者为本报提供相关线索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