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尹超)高温高湿的夏天,为了解渴散热,身体对饮水量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当感到口渴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拿起水杯猛喝个够,这种操作看似痛快,却可能伤身。
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医堂主任医师刘建提醒,越是口渴时,喝水越要慢,否则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刘建介绍说,鼻子与口腔相通,喝水太急会增加鼻腔压力,容易导致鼻塞、呛水等。其次,“暴饮”会反射性地加大出汗量,增加钠、钾等电解质的损失,让人产生越喝越渴的感觉。同时,喝水太猛甚至可能造成人体电解质紊乱,引发头痛、水肿、血压升高、心率减慢等。水分快速进入人体,被胃肠道大量吸收,会使血液变稀,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肾脏等器官负担,心肌耗氧也相应增加。
心脏病人喝水太猛,还会使心脏负荷过大,出现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如果喝的是冷饮,过量的冷饮进入胃肠后,会突然刺激胃,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重病情,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口渴时该如何把握喝水速度与喝水量?刘建建议,口渴时可采用匀速小量间断的补水方法,小口小口地喝、缓慢咽下,不要一次喝太多。每次以100毫升至150毫升为宜,如果觉得不够解渴,过3分钟到5分钟后,可再喝一点。
无论口渴与否,普通成年人都应保证每天饮水1500毫升到1700毫升。可以早晚各喝一杯,其他日常时间里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均匀分配。
别喝太凉的水。夏季室外气温高时,全身血管均处于扩张状态。在剧烈运动后,有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的危险。
需要提醒的是,体力劳动或爬山、跑步、游泳等运动后,即使口渴难耐,也不要马上大口喝水,最好先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后再喝,给身体一个缓冲时间。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及长时间工作在高温环境下的人群尤其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