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2日
第07版:07

“反向消费” 是一种“自我减压”

■ 瞳 言

去社区食堂吃饭、买折扣商品,甚至还有人去养老院体验生活……近来,关于“年轻人反向消费”话题引发众多网友共鸣。

曾几何时,年轻人被认为是“冲动消费”的群体,与老年人舍不得花钱形成鲜明对比。其实,年轻人从来不属于高收入群体,很多年轻人甚至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但他们思想活跃,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所以花起钱来难免“大手大脚”。如最新款的手机,哪怕分期付款甚至攒钱几个月,也想第一时间拥有;自己买衣服几百元钱,给手办买装备上千……值不值的问题,年轻人有自己的考量:品牌、时尚潮流、文化内涵、群体认同等看起来很“虚”的东西,在其中起到很大作用。

而“反向消费”不是不花钱或绝对少花钱,而是要花得值,花得更自主。对年轻人来说,是从“虚”到“实”的转变。

一位网友说:“以前喜欢跟风,是否真的需要?能否物尽其用?很少考虑,现在消费会更多地考虑实用。”这位网友说,更多关注实用价值,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给生活减压。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更加追求性价比的消费方式,并不是简单的消费降级,而是年轻人更在意内心充盈、生活质量,而非他人的目光,核心就是“自我减压”。

年轻人追捧的“特种兵式旅游”就是例子。用最少的钱逛最多的景点,追求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多体验感和关注度;衣服不再注重品牌,舒适、好看就行;去折扣店买零食也是如此——不能不吃,但可以吃得更有性价比。

“反向消费”更多是回归自身需求和产品本身,有助于减少盲目消费,避免浪费,更有助于环保,还能给身心减负。事实上,消费无所谓正反向,欲望也无所谓高低,匹配灵魂、契合生活就好。

2023-09-12 ■ 瞳 言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3735.html 1 “反向消费” 是一种“自我减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