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的装扮、古老的行头、夸张的动作……伴随着锣鼓喧天,市区多个广场、小区、店铺前,高跷表演精彩热闹,为元宵节增添了无限欢乐。
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传统文化,每年正月,踩高跷的队伍就活跃在大街小巷,人们前呼后拥、拍照录像,表演者脚踩高跷,做着各种高难度动作,其中一些优秀的表演者则成为元宵节受追捧的“网红”。
一位高跷表演者深受人们喜爱,从表演前的描眉画眼,到表演中的举手投足,再到背后的排练,他不敢有一丝怠慢,无论是表情身姿还是服装道具,尽可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他说,从父辈那里传承下来的踩高跷技能,不能在他这里变了味儿。
这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反观一些人则不然。近日在各地上演的闹社火、上元祈福、走桥摸钉、火把节等地方民俗活动中,总有人搞怪,或故意扮丑,或乱改流程,或硬生生将直播、广告插入活动,以获得外界关注。
随着短视频的日渐火爆,最近几年不少网红热衷于文化题材拍摄,但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面前却缺乏敬畏之心。比如有的乱改黄梅戏剧本台词,更有甚者丑化戏剧角色,污浊了大众的眼睛。
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凝聚人心,弘扬传统文化也是每一代人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但倘若借着传播传统文化的名义,却只为博取眼球赚取流量,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无论借用何种方式来展现,都应对传统文化怀有敬畏之心,让传统文化更好地发展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