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6日
第06版:06

市凤凰城小学

“梧桐树下大课堂” 感知四季之美

老师为孩子们讲述“春耕节”的来历 高宏伟 摄

本报记者 赵玉洁

4月29日,市凤凰城小学三年级7班的学生欢聚在校园梧桐树下,和语文教师陈辰、心理教师刘晶晶一起开始了“春种一粒粟”跨学科学习。师生共同诵读有关“春耕”的诗句,了解“春耕节”的来历和习俗。

亲近自然、适应自然是人的天性和本能,孩子更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此,市凤凰城小学以“自然之美”为主题,构建了“梧桐树下大课堂”四季特色校本课程体系。课程依循季节与时令,每个季节都有丰富的实践活动内容,不仅实现了多学科融合,而且让学生拥有更为充分的探索机会和丰富立体的学习体验。

春萌夏发 感受绿意生机

温暖的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洒在大地上,万物复苏,萌动着无限春意。孩子们满怀希望亲手种下一颗颗种子,持续进行观察,认真记录它的生长变化。清明时节,六年级全体师生徒步远行,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并用手中画笔定格狮城的春日美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学生们吟诵着优美诗句,在操场上放飞五彩斑斓的风筝,“春萌”系列课程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圆满完成。

从6月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到7月的“映日荷花别样红”,再到8月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夏发”系列课程沉浸在一片花香中。孩子们通过阅读绘本《一颗莲子的奇妙旅程》,了解荷花的生长规律和特点,再经过赏荷、品荷、悟荷,对荷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到了立秋时节,市凤凰城小学的学生又把目光转向了另一种重要的农作物——水稻。在认识水稻的过程中,老师还会给大家讲解我国的农业形势以及粮食作物的种植方法,让孩子们意识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秋储冬藏 分享丰收喜悦

去年中秋节前夕,在“秋储”系列课程之“月是故乡明”主题实践活动中,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寻觅校园中“秋”的踪迹,以飞花令分享与“月”相关的诗词,和老师同做冰皮月饼,共享佳节快乐。

六年级的同学们则围绕“秋风扫落叶”展开综合性学习。老师以一首原创诗歌引入,带大家了解叶子的四季变化和价值;孩子们就地取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欣赏校园中的梧桐落叶,并通过小组合作,创作出形式多样的落叶作品,深刻感受秋日落叶的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

有了“春种一粒粟”,当然少不了“秋收万颗籽”。春天种下的种子到了秋天已结出果实。孩子们亲手摘下劳动果实,制成美味的菜肴,与老师和家长分享丰收的喜悦。

伴随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冬藏”系列课程登场了。雪花是怎样形成的?与雪相关的诗词有哪些?孩子们合作探究,还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剪纸、泥塑等方式制作出形态各异的“雪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傲立于风雪中的梅花与青松,更让孩子们感受到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宝贵品质。

2024-05-06 市凤凰城小学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6775.html 1 “梧桐树下大课堂” 感知四季之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