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于胜男 沈 旺
走进渤海新区黄骅市中捷产业园区,成方连片的旱碱麦田一眼望不到边,犹如为盐碱地铺上了一层“绿毯”。中捷农科所的农技人员们穿梭于“绿毯”里,不时用手扒开麦苗,进行抽检。
“现在主要是调查麦田里的杂株及病虫害发生情况。咱这边儿都是旱碱麦繁种田,麦田的长势及产量,直接关系到今年秋播的良种供应。”中捷农务局相关负责人郭楠介绍,“去冬今春下了两场雪,春季又来了场‘及时雨’,现在地里麦子长得挺好,杂株和病虫害较少,今年产量应该低不了。”
原来,这些麦田里长着的,是中捷农科所培育的旱碱麦良种“捷麦19”和“捷麦20”。这一季,园区共发展了2.1万亩小麦繁种田,较上一年增加了0.6万亩。
为保障2024年面向盐碱地的优质种源供应充足,对于繁种田的播种、管理,他们精心不已。
“去年秋季适播期时并无明显降雨,田间底墒不足,当时可真是急坏了大伙儿。我们先是抢墒播种了1700余亩地,又利用喷灌设施造墒播种3300余亩。11月初,终于等来了一场雨,抓紧播种一刻不敢耽误。”郭楠说。
为了确保繁种田能顺利出苗,中捷产业园区积极协调上级引水,在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期间,对麦田进行了冬灌,让1.1万亩繁种田“喝”上了“丰收水”。
天气回暖后,针对复杂的苗情,中捷农务局及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指导科学春管,引导种植户对早播麦田全部追施尿素,并利用晴好天气镇压锄划,保墒保温。对土里捂等偏弱麦田,则指导农户喷施叶面肥,促增产、保稳产、少减产。
如今,风吹麦浪,碧波喜人。
除不断提升现有田间管理水平外,中捷产业园区还积极引“智”,吸收现代化农业生产队伍加入,为旱碱麦繁种带来更多保障。
日前,中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化现代农业河北有限公司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由中化现代农业河北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信息化咨询和运营服务,建立全市捷麦数字化系统,发展智慧农业,建立MAP beSide全程品控溯源体系,提供全程种植技术解决方案,并围绕重点作物关键种植技术开展专项培训。
届时,在中捷产业园区的万亩繁种田里,将由中化现代农业河北有限公司搭建起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实现精准气象预报、遥感巡田、虫情监测等智能管理,加快数字化智慧农业进程,塑造捷麦繁种新优势。
本月,中捷产业园区还计划召开“捷麦19”“捷麦20”的品种观摩会,邀请种植大户和经销商观摩旱碱麦长势,扩大良种推广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