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天涯虮虱身,雪泥鸿爪有前因。
七千里外论交少,三十年中惜别频。
白发乞湖贫太守,青山思颍老诗人。
悬知不作妻孥计,应为苍生一怆神。
刘廷楠(1753年-1820年),字让木,献县护持寺人。乾隆五十二年进士,历广东信宜、揭阳、南海知县,补嘉应知州,署廉州府事。著有《偶一草》。
赏析:
刘廷楠比高青书年长六岁,算是同龄人。二人一个来自河北,一个来自贵州,同在广东做官,年龄相似,官职相当,秉性相类,共同语言多,于是惺惺相惜、心心相念。
据“三十年中惜别频”句,二人此前应该有所交集。高青书,乾隆五十一年解元,但四上公车不第,而刘廷楠乾隆四十五年中举,五十二年中进士。这一年恰好是高青书第一次参加会试的时间,以高解元的名气,两人应该结识于这一年。
诗一上来先自谦都是小人物,而后论交情,以“天涯”引出“七千里”,以“前因”带出“三十年”。
颔联对句“惜别”点题,带出对高青书的评价“贫太守”“老诗人”——高此时已是花甲之身。白发青山,乞湖思颍,用典对仗堪称工稳。
尾联是刘廷楠对高青书归里最高的评价,你走了,苍生百姓将如何?
刘廷楠送别高青书一共写了四首诗,本首是第三首,有主有客,有始有终,故选之。
潘洪斌 齐斐斐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