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朴哲
行走于世界,于目所见皆为风景,于心所思皆为感悟,于笔所记即成文章,这是读吴相艳散文集《行走的目光》给我的感受。王羲之《兰亭集序》里有一句话,“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慢慢走,慢慢体会,边走边看风景,“游目骋怀”,这是许多人憧憬的生活。我想这本书适合在这样的场景下阅读,安静的夜晚沏上一杯茉莉花茶,独坐在桌前,伴着花茶淡淡的清香,静静享受文字的隽永与魅力。
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到沧州本地的历史古迹、人文风景,如《大运河畔桃花源》《植物园里的故事》《沧州的春天》等文章,用诗意的语言娓娓道来。读着这些文字,如幽深泉涧里的涓涓溪流,清澈甘醇之风扑面而来。作者在行走路上邂逅的迷人风景太多了,范围不局限于沧州本地,祖国风景名胜名山大川都在她的笔下活色生香。《我打香山走过》《悲情刘公岛》《邂逅少林》等记述了作者的足迹,如《邂逅少林》一文,“历经千年,中外多少文明辉煌一时,终究销了声迹、匿了身影,但少林文化却能屡屡浴火重生。这就是文明的力量。”追随着文字似乎读到了中华文明在沧桑历史中蓬勃的生命力。
吴相艳曾经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工作和生活中所思所想也形成了文字,收录在这本书中。高中老师很辛苦,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写文章,很让人佩服。《金银花开》《两棵相依的树》《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既有写父母与子女的点滴深情,也有老师希冀学生“志当存高远”的博大胸怀。她用行动诠释了何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作者在《苔心明媚花自芳》中写道,“不羡慕牡丹的华贵,也不效芍药的妖娆,有多少生命如苔,亦如窗台上这盆无名花,无怨无悔,灿烂活过。” 在《古城,那道背影》中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传唱依旧,而遍布秦川大地的一声声秦腔老调,更吼出了生命滋味。只要人心清醒,比什么都好吧。”《村医秀婷姐》《两代追光人》《杨家的大爱》等篇章表现了动人的家国情怀。书中还收录了两篇旅发大会宣传片的脚本《兴济味蕾》《河海相济文旅捷地》,更使人惊艳作者驾驭文学题材的广泛多样。
人生在世不停行走,一边是步伐的行走,一边是心灵的行走。在纷杂忙碌的生活之余,不忘读书与行路,已经很难能可贵。文字细腻而干净纯粹,饱含深情与思考,理性超脱于行文之外。只有对家乡的感情如徐志摩所言“浓得化不开”,只有对生活无限热爱,才能用如此清新雅致的文字叙说人生的美好,带着温度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