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8日
第06版:06

云光水色到通州

陈鹏飞

缓缓的一条运河,宛如一条玉带,缠绕着京津冀。每次去北京,总要到通州运河边驻足。

京杭大运河通州段位于通州北关拦河闸桥至通州西集镇,全长42公里,秦代称沽水,隋代称潞水,元代称潞河,清代称北运河。历史定格在2021年6月26日,大运河北京段40公里河道正式旅游通航,从四面八方来通州的游客可乘坐游船饱览古运河新貌旖旎风光,体验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京杭大运河北端点在通州,早在清雍正四年(1726年)就已明确。2015年,经多方论证,通州区政府于北运河、通惠河、温榆河、小中河、运潮减河五河交汇处立下了“京杭大运河北起点”标志碑,正式确立通州为京杭大运河北起点。

大运河通州段的端点北关拦河闸桥,既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也是北运河的起点。北关拦河闸桥是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运河源头第一桥”,建于石坝码头旧址,七孔弧形拦河闸采用“桥闸一体”的建筑模式,闸门隐于桥下,桥体的形制和装饰依照古代造桥式样。其与运潮减河分洪闸共同构成北关分洪水利枢纽,是北京东南防洪除涝工程的重要设施。

从2014年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到2017年的北京段运河保护擘画蓝图,再到两年后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定位,枕水而居,伴水而生。2022年京杭大运河实现了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古老运河迎来了新生。2023年,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千百年来,大运河不但是一条流动的水道,更是一条流动的文脉。“云光水色潞河秋,满径槐花感旧游。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支塔影认通州。”200多年前清朝诗人王维珍沿运河北上来京,留下的这首著名诗篇如今读起来,仍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运河韵味。诗意如同岁月的痕迹,深深地刻印在人们的心中。

在这里,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感受那份独特的京都风景。两旁的店铺琳琅满目,从传统的手工艺品到现代的时尚潮品,应有尽有。你还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北京特色小吃,充分满足味蕾的享受。

如今的运河城市不仅是商业的繁荣地,更是文化的聚集地。这里有博物馆、艺术馆和剧院,定期会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艺术家。他们在这里交流思想,碰撞灵感,为运河城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夜晚的通州更是绚丽多姿。沿岸的灯光璀璨夺目,与夜空中的繁星交相辉映,宛如梦幻。乘坐游船,可以在运河上欣赏夜景,感受那份夜色的宁静惬意和浪漫。

在古老的北京,每一座塔都有它独特的故事和历史。通州也因为一座塔而名扬四海。这座塔就是被人们称为“通州之魂”的燃灯佛舍利塔。这座塔高大雄伟,巍峨耸立,仿佛一位沉默的守护者,守望着通州这片古老的土地。每当夜幕降临,塔影婆娑,仿佛一支巨大的画笔,在夜幕上描绘出一幅幅神秘炫彩的丹青水墨。

这座塔建于辽代,历经千年风雨,仍然屹立不倒。在漫长的岁月里,它见证了通州从一个小县蜕变为一座繁华的城市。这座塔不仅是通州的地标,更是通州的象征。在通州人的心中,这座塔代表着坚韧、毅力和不屈的精神。

如今,通州已经发展成为北京的副中心,这座塔也变得更加引人注目。每天都有无数的人来到这里,欣赏它的美丽,感受它的魅力韵味。

一支塔影认通州,这座塔已经成为通州的一张地理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感受城市的魅力。

清晨,曙光初现,大运河便迎来了新的一天。河面上,雾气缭绕,如同仙境一般。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波光闪闪的水面上,犹如万道金光在跳动。这样的美景让人仿佛置身于诗画里,欣欣然陶醉其中。

大运河两岸,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春天,杨柳依依,鲜花烂漫;夏天,莲叶田田,荷花亭亭玉立;秋天,红叶满天,层林尽染,漫河碧透;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四季变换,景色各异,大运河一年四季都有独特的风光。

大运河通州段河流宽阔,水流平缓,两岸绿树成荫,景色宜人。大运河畔,古老的码头、桥梁和船闸举目可见,大运河沿线万寿寺、八里桥等50余处闸、桥梁、古遗址、古建筑遗产点位,组成一条璀璨的文化带。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诉说着大运河曾经的繁华与今天的辉煌。

风从运河吹来,微微轻拂着脸颊。迎着春日的暖阳,站在这座造型如运河之舟的中国运河博物馆前,我陷入了深思。

大运河沿线串联起来的这30多座城市,潋滟春波,姿态万千。千里运河,逶迤前行,穿越2500多年,蜿蜒3200公里。岁月的蹉跎,千年的俯瞰,如今,这云光水色的运河,终于是再一次润泽了通州。

2024-08-28 陈鹏飞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8670.html 1 云光水色到通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