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晚9时,刘在文又骑着他的三轮车去义务救援了。虽然工作了一天很疲惫,但听到对方说第二天着急用车,刘在文立刻拿上修车工具,骑车赶了过去。
今年43岁的刘在文在御河路经营着一家电动车店。从业18年间,刘在文比其他店主要忙很多。从去年冬天至今,他已经开展义务道路救援数百次。别人问他:“不踏踏实实挣钱,干这个耗时费力的赔本‘买卖’,图个啥?”他说:“对得起良心。”
认识刘在文的人都知道,他为人善良,乐于助人。去年冬天,刘在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老人。数九寒天,这位老人推着一辆破胎的三轮车步履蹒跚地走着。
“因为当时没带补胎工具,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老人顶着寒风艰难地往前走,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刘在文说,他回到家后,脑海中总是浮现出老人瘦削的身影。他思来想去,做出一个决定:把自己的手机号发到网上,义务为有需要的人提供道路救援服务。
“最开始来找我的是一些老顾客,到了后来,找我的人越来越多。不管对方是不是我的顾客,只要人家遇到难处,咱都要帮一把。”刘在文说,半年来,他救援了数百起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爆胎、抛锚等事故。
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已经进入梦乡的刘在文被电话铃声吵醒。电话那头,是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原来,这位年轻人刚下夜班,但在回家途中电动车爆胎了。
“那天天气太冷了,晚上气温到了零下十几摄氏度。”刘在文说,他当时有点不想去,但转念一想,还是裹了两层棉衣,跨上三轮车,朝年轻人所在位置驶去。
“还有一次,正是今年夏天最热的时候,有两个孩子晚上11点多给我打来电话,哭着说车胎爆了,没法回家了。”刘在文说,他担心孩子们遇到危险,便立即赶去救援。
那天他在捷地减河闸附近找到了这两个孩子。到了之后,他发现孩子们的电动车车胎破口较大,一时补不上,便先把两个孩子送回家,然后又折返回去,把爆胎的车子拉到店里维修。第二天,孩子的家人来店里取车,坚持要给刘在文辛苦费,刘在文说啥也不肯收。
“我有这手艺,就帮大家救个急。收了钱,这事儿就‘变味儿’了。”他说,看到大家焦急的面庞上重新挂满笑容,是他最欣慰的事。
前些天,家住禧福荷堂小区的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找到他,想让他上门补胎。“我们小区附近也有修车摊,可修车师傅一听说要上门补胎,人家都不愿意干。”这位老人说,要不是刘在文及时出现,他连中午买菜都成了难题。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刘在文在做公益,也被他的人品深深折服。一天,有位卖玉米的老人找到刘在文,想让他帮忙修车。刘在文询问后才知道,是路人见她车坏了,专门推荐她来找自己。
“铃……”刘在文的电话铃声又响起了,还是家住悦民家园小区的那位女士。这是他们第二次通电话了。这位女士因手臂骨折,两次找到刘在文帮忙补胎,刘在文二话没说,骑上三轮车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