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运河一路行走,大家来到了东光镇码头村金元时期沉船点。
秋日运河,静谧如诗。漫步岸边,往事一幕幕涌上王玉芳的心头。她是沧州市文物局原局长、原河北省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主任,对运河文化、申遗往事如数家珍。现场,她绘声绘色地讲述起沉船点发掘背后的故事。
那是1998年5月下旬的一天,码头村北隐现一艘沉船。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成群结队的人们纷纷前来观“宝”。沧州文物处的工作人员听闻后立即与东光县文保所人员前往沉船点进行抢救性发掘。他们在运河边的一处房屋安营扎寨,日夜守护着发掘现场。
“文物发掘现场堪比建筑工地,工作人员租来脚手架,日夜不离。”王玉芳说,这是一艘金元时期的运输船,船体掩埋在地下,每揭开一片文化层,都会给考古人员带来惊喜。
沉船点发掘出土了100多件珍贵文物。“这艘船的发现足以说明,数百年来运河河道没有变。运河东光段恰恰保留了运河的原真状态。”她说。
2004年,这些文物在沧州展出,震惊了整个文物界。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带队参观时惊叹:“这条船出现得太及时了,为大运河申遗提供了有力佐证。”
不论在沧州文物史上,还是大运河申遗过程中,这个沉船点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杨静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