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冷,喝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那叫一个舒服。很多家庭都有煲汤喝的习惯,觉得汤不仅好喝,而且滋补身体,还有不少人认为“喝汤比吃肉有营养”,这种说法靠谱吗?对此,记者采访了沧州市中心医院有关专家。
“汤虽然好喝,但并不代表它更有营养。”沧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田雪说,无论鸡汤、骨汤还是鱼汤,汤中的蛋白质含量远不及肉本身。例如,在炖鸡汤时,鸡肉中的蛋白质只有少部分会溶入到汤中,通常不超过10%,但溶入汤中的脂肪却可达20%。只喝汤、不吃肉,相当于扔掉了90%以上的蛋白质,脂肪倒是喝进去不少。
而被很多人认为补钙的骨头汤,其实含钙量很少,反而含有大量脂肪、嘌呤,经常食用可能增加肥胖和痛风的风险。
由此可见,汤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并不高,远不能满足人体每日对营养素的正常需要。而肉类中所含的蛋白质更多,氨基酸种类也更丰富。因此,肉比汤更有营养。
很多人有先吃饭后喝汤的习惯,这样喝汤健康吗?
“对于胃肠功能正常的人群,饭前喝汤和饭后喝汤区别不是很大,可以根据个人习惯选择。不过,饭前喝汤可以对食道和胃部起到润滑保护作用,促进消化,还会增加饱腹感,有益于减重。”田雪说,对于老年人、胃肠功能较弱的人来说,建议饭前少量喝点汤。
“要特别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汤。”田雪提醒,痛风、糖尿病患者不宜喝浓汤。用猪骨、鸡肉、鸭肉等肉类食品长时间炖煮的浓汤,含有过多的嘌呤,会加重肝和肾脏的负担。
胃肠弱的人不宜喝油汤。油脂容易引起滑肠、大便溏泄,且不易消化,胃肠弱的人喝汤前尽量先撇去油脂。
老年人不应刻意追求喝汤补身,汤中嘌呤高,易加重肾脏负担。如果汤中有含草酸过高的蔬菜,如菠菜、韭菜、竹笋、苦瓜、茭白等,会影响钙、铁等矿物质的吸收,还会诱发结石病。老人喝汤要清淡,烹煮时间不宜太长,蔬菜汤食材稍微变软即可,肉类汤炖1小时左右为好;熬汤前,可将肉类、蔬菜用沸水提前焯一下,以减少嘌呤和草酸含量。
婴幼儿喝汤不宜多饮,孩子胃容量小,如果饭前喝过多的汤,会影响正餐,长期这样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如何健康喝汤?“科学的食用方式是肉汤同食、适度摄入,人体才能更全面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田雪建议,做汤时,要少放盐和油。喝汤时,掌握好温度,尽量别喝太烫的汤,汤的温度过高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