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6日
第07版:07

同心同力托起“稳稳的幸福”

迟 瑄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改革的力量源泉。迈入新时代,党员干部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与民同心、同力、同行,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与民同心,托起“稳稳的幸福”。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做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更需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因此,广大党员干部需怀揣一颗“为民之心”,时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将“人民至上”的理念深深融入血脉之中,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为民服务的洪流之中。要多听群众“心声”、知晓群众“心愿”、解决群众“心事”,明了在改革道路中群众对医疗、就业、教育等方面的所求所需,真心实意地站在人民立场,真抓实干增进民生福祉。

与民同力,托起“稳稳的幸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成功,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如今,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之中,才能在党的领导下凝聚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才能拥有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步入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的高度热情,唤醒群众助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扎实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与民同行,托起“稳稳的幸福”。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就要坚持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党员干部当以民众满意度为度量衡,用细心、耐心和爱心去温暖民心,将群众的每一件“琐碎小事”都当作“头等大事”来对待。不断以民众的反馈为指引,以实际行动追求实效,在就业、教育、医疗等关键民生领域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能力。坚持开门执政、开门问效,将群众作为评价改革的主体,受人民监督、由人民评判,多看群众“脸色”、多谈群众感受、多听群众评价,确保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人,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2024-11-06 迟 瑄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5207.html 1 同心同力托起“稳稳的幸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