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
第06版:06

革命后代来盐山

寻访父辈战斗足迹

周甄励(中)、邹红宁(右)和马振华烈士的孙子马新义寻访杨柳新烈士的牺牲地。

杨静然

几天前,盐山县政协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周贯五将军的女儿周甄励、老红军邹运洪的儿子邹红宁。他们的父亲都曾在这片土地上战斗,二人此次前来,是为了追寻父亲的革命足迹,聆听战斗往事,感受镌刻在这片土地上的红色印记。

盐山县是革命老区。1926年,刘格平受中共津南特委派遣到盐山一带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的第八天,盐山共产党员就团结带领各界群众,成立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点燃了冀鲁边抗日武装斗争的烽火。抗日战争中,盐山军民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一次次“扫荡”和“蚕食”,无数革命先辈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历史的壮烈篇章。

周甄励是开国中将周贯五的女儿,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红色文化的研究,曾多次到盐山县寻访冀鲁边红色文化。

“我从小听着冀鲁边的故事长大。盐山县是父亲战斗过的地方,我对这里有着深厚感情。现在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的名字不该被忘记。”周甄励深情回顾了父亲所著《艰苦奋战的冀鲁边》一书中的部分战斗情节,围绕正在建设中的华北民众抗战纪念馆红色文物征集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

和周甄励一同前来的邹红宁,退休前就职于江西省南昌市纪委监委。他的父亲邹运洪,1914年出生在江西省瑞金市,16岁参加当地革命组织。1932年8月,邹运洪经当地干部推荐,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加入“少共国际师”(红15师),后补充到红一军团二师五团。第五次反“围剿”期间,邹运洪调到一军团机关政治保卫队担任班长,转战赣闽。1934年10月,他随部队长征,突破敌人围追堵截,行程二万五千里。

抗日战争爆发后,邹运洪所在部队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他英勇善战,参加了平型关伏击战、广阳伏击战等战斗,一次次粉碎了敌人的进攻。1939年9月,他跟随周贯五来到冀鲁边根据地,曾任一分区作战参谋等职。攻打莒县时,邹运洪负伤,伤愈后又重返部队,任海防大队七连连长。解放战争时期,邹运洪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在战斗中多次负伤。1954年12月,他转业至山西省长治市公安局。1959年12月,他调任江西省瑞金县任县委常委、副县长,直至1964年离休。1987年11月,他病逝于瑞金。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几年,我父亲跟随周贯五将军战斗在冀鲁边一带。这段往事,父亲常常向我们讲起。”邹红宁说,这是他第一次来到盐山县,从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便十分激动。

“1940年3月,我们坚持游击队活动,都是穿便衣同敌人斗争。我们夜间行军,夜间战斗,突击敌人。因敌情紧张恶劣,包围、封锁、分割,我们的粮食和鞋子完全依靠群众,生活极其困难……”按照父亲回忆录里的文字,他先后到访盐山县革命烈士陵园、津南革命纪念馆、五桃木烈士纪念碑……站在鬲津河桥上,邹红宁对当年那一幕幕动人心魄的战斗情景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此次前来,邹红宁还有一个心愿——寻访杨柳新烈士的牺牲地南皮县大七拨村,为他找到亲人。

杨柳新,江西瑞金人,18岁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了长征。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杨柳新被编入八路军第115师。1938年,他随萧华率领的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到达冀鲁边区,任第6支队8团团长。1940年,杨柳新改任八路军第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第18团团长。1942年6月9日,日本侵略者集中优势兵力,对冀鲁边区进行大“扫荡”。1942年7月3日,教导6旅18团在沧县大七拨(今属南皮县)被日军包围,杨柳新等60余人不幸牺牲。牺牲时,他31岁。2015年,民政部公布了第二批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杨柳新名列其中。

“杨柳新是父亲的同乡、战友,找到他的亲人也是父亲的心愿。”邹红宁说。

在大七拨村,他了解到了更多关于杨柳新的故事。回到江西后,邹红宁打算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一起为杨柳新烈士寻找亲人,让英魂早日回归故里。

多年来,邹红宁一直致力于为埋骨他乡的江西籍烈士寻找亲人。2021年,邹红宁得知,河北省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内,安葬着抗日战争中牺牲于此的瑞金籍八路军烈士邱积成,80多年无亲人祭奠。他立即联系党史专家、查找资料,发动身边的力量发布寻亲信息,最终为邱积成烈士找到了亲人。

对于邹红宁来说,红色历史就像一本书,需要后人带着崇敬去翻阅,带着敬畏去品读。

2024-11-26 革命后代来盐山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7279.html 1 寻访父辈战斗足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