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狮如意——古代石狮民俗文化展”展出的100座石狮,均由沧州石狮收藏人张建光提供。
47岁的张建光是石家庄人,学美术出身的他多年来从事设计和文创工作。他在沧州创办的设计公司和工作室,在业内小有名气。“在运河沿线城市展出古代石狮,是对民俗文化的普及,也是对运河文化的传承。”张建光说。
走进位于运河区的张建光名家工作室,石狮随处可见。小到案头和书本一样大的案头狮,大到门口一米多高的门墩狮,配上绿植、书籍和香薰,古香古色,别有韵味。
“工作室摆放的石狮只是部分有代表性的,更多的被放在了仓库,还有100座运到了北京展出。”说起石狮收藏,张建光神采飞扬。时光回到2000年,彼时的张建光在北京工作,住在潘家园附近。闲暇时,喜欢传统文化的张建光经常逛潘家园古玩市场,偶然间买了一座小石狮,回家把玩,越看越喜欢。于是他又陆续买入十几座石狮,个头有大有小,造型也五花八门。
回到沧州工作后,张建光对石狮越发痴迷,收藏兴趣一发而不可收拾:一趟趟去北京、和圈内朋友探讨交流、拓展收藏区域范围……20多年间,他陆续收藏石狮300余座。收藏过程中,张建光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其背后的文化研究上,不仅从美学角度研究石狮的造型特点、雕工及艺术价值,还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底蕴,比如历史背景、地方民俗风情、民间用途用法等。“在狮城生活,我把研究狮文化当成了一种使命和荣耀。”张建光说,石狮和铁狮虽然在材质上差异很大,但都体现着地方文化特质。
张建光收藏的陕北绥德狮,虽然外型有些丑萌,但却是陕北地区的民俗文化的代表。他探究陕北绥德的民间石雕工艺,将其承载的文化内涵默记于心;山西的拴娃狮,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民间渊源,张建光通过查阅资料也找到了相关的说法。
沧州建设百狮园时,张建光还参与园内石狮的相关调研,并将自己收藏的石狮与大家分享。最终,他的藏品中有几个石狮造型被扫描复刻。这些年,张建光还研究沧州铁狮文化、收集相关资料,从美学和历史的角度着手,试图用图像再现一些失传的东西。
为了能让人们在观展时更好地了解石狮文化,张建光还策划制作了《百狮如意》画册,从筹划到拍照扫描,再到编辑文字,一个半月的时间,他对心爱的石狮进行了一次重新梳理。“北京展出结束后,紧接着在江苏南通展出,然后在沧州及其他更多的运河沿线城市展出。”张建光希望,这些承载了运河文化和古狮文化的老物件,能为更多的人带去文化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