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2日
第08版:08

南皮八景之

《五垒斜阳》

马士琼(清)

当时甲第接高城,此日凄然蔓草生。

秋冷颓垣喧野雀,春来老树有啼莺。

苍茫落照迷云堞,断续晴烟起角声。

林影渐低归骑缓,泬寥天阔晚霞明。

赏析:

马士琼(1647—?),号书湖,四川西充县人。顺治十七年举人,康熙十二年任南皮县知县,历山东滕县知县。马士琼担任南皮县令后,以“钓台风苇”“九河烟草”“五垒斜阳”“台山雨霁”“寒冰沉李”“龙井晴云”“卫滨泊舟”“慈阁梵音”为题作《南皮八景》诗。

《舆地志》记载:“汉宣帝封河间献王子雍为景城侯,五子分居城中,俗呼为五垒城。”《大清一统志》记载:“五垒城,在沧州南。按《南皮县志》,县东五十里有垒城村,盖即此。唐代时此地称五垒城。”康熙《南皮县志》记载:“县东五十里,夙呼为垒城村,汉河间献王五子封侯处。今尚有梳妆楼遗址。”

五垒城位于清池县西南二里,南皮县东五十里,后呼为垒城村。据当地传说,在今南皮董村(汉高乐城遗址所在)北约4公里处的鲁庄子村西,因此城建筑恢宏,景色秀美,使“五垒斜阳”成为“南皮八景”之一。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环境和人文景观,才使得许多达官、士绅、骚人、墨客纷至沓来。

今天的五垒城遗址呈东西向,长方形地台,高出四周地面2—3米,地势南低北高。中部又有高台一处,高出地面约8米,可见文化层4米,地面有绳纹砖瓦残片、泥质灰陶壶口沿等。清代尚有梳妆楼、穿衣岭等遗址,今已无存。据传,景城侯刘雍的5个儿子当年在此地过着花天酒地的奢侈生活。

此诗首联“当时甲第接高城,此日凄然蔓草生”,诗人发出了对古今巨变的不尽感慨,当年五侯封国,高城甲第,门深似海,而今却是荒草丛生。本诗中用“凄然”两字,在表达上更加直白。颈联“秋冷颓垣喧野雀,春来老树有啼莺”,又进一步描述古迹的荒凉。“颓垣”“野雀”“老树”“啼莺”,表达了此处已人迹罕至,除了那些怀远好古的文人墨客外,很少有人关注到这个地方,也很少有人游玩。“秋冷”“春来”,通过写大自然的季节周行,五垒城已经处于近自然状态,任残垣断壁在时间中遗逝、在风雨中消磨,老树雀莺在四季轮回中自生自灭。颔联“苍茫落照迷云堞,断续晴烟起角声”,借景生情,紧扣诗题。写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映照在高高的城墙之上,高低起伏的女墙已经残破不堪,再也见不到曾经的雄壮。不远处的农家,炊烟袅袅,在晴空里弥漫。诗人联想起战场上烽烟,耳边如响起争鸣鼓角之声。这一联想,更增添了悲凉的气氛。

古往今来,多少锦绣繁华在历史的烟雨中化为一处处残迹灰烬,湮灭在红尘之中;又有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崛起又消逝,只留下荡气回肠的故事传说。尾联“林影渐低归骑缓,泬寥天阔晚霞明”,接续上联,写诗人寂寞孤独的沉重心情。骑上马,缓缓地踏上归途,远远地回望,丘垣上树木的影子已经渐渐低下来,天空晴朗辽阔,天边飘起了明亮的彩霞。“泬寥”二字,一语双关,既描写了天空的晴朗,又表达了诗人寂寞孤独的心情。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可以说是小令中的极品,而本诗尾联,也是借用林影、归骑、泬寥、晚霞,烘托出一种“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伤感气氛。

赏析:曲炳国

整理:齐斐斐

2025-02-12 马士琼(清) 南皮八景之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55416.html 1 《五垒斜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