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8日
第11版:11

医学检验结果出现异常,一定意味着生病了吗?

刘彭泽 元氏县总医院

在当今医疗体系里,医学检验堪称医生诊断病情的得力助手。无论是日常体检,还是身体抱恙就医,我们都少不了经历各类检验项目,像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检测等。一旦看到检验报告上某些指标超出正常范围,很多人瞬间就会心头一紧,觉得自己肯定是患上了某种疾病。但实际情况真的这么绝对吗?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深入探究。

医学检验的原理,是借助专业设备和技术,分析人体的血液、尿液、组织等样本,检测其中各类物质的含量、细胞的形态与数量等关键指标,为医生判断病情提供有力依据。所谓的正常参考范围,是依据大量健康人群的检测数据统计得出的,一般而言,95% 的健康人检测结果会处于这个范围之内。但这并不代表超出这个范围就必然患病。

从生理层面来看,很多正常的生理活动都可能导致检验结果异常。比如,一个平时不爱运动的人,突然进行了一场高强度的健身训练,结束后去做血常规检查,很可能会发现白细胞计数有所升高。这是因为剧烈运动让身体处于应激状态,白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 “战士”,会暂时增多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损伤或感染,休息一段时间后,白细胞计数通常就会恢复正常。再比如女性,在月经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往往会发现红细胞计数偏高,这是因为月经血混入了尿液样本,并非泌尿系统出现病变。还有孕妇,怀孕期间身体内分泌大量的激素,这些激素会使身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导致许多检验指标偏离正常范围,像甲状腺功能指标、血糖等。

检验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误差,从而造成结果异常。医学检验涉及样本采集、运输、保存以及检测仪器和方法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稍有差池,都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比如样本采集时,如果护士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采血量不足或者样本受到了污染,那检测结果就可能不准确。检测仪器即便再先进,也存在一定的误差范围,而且不同实验室采用的检测方法和参考范围可能略有不同,这也会导致同一患者在不同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有差异。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疾病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但检验结果却已经出现异常。像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可能是癌症的早期预警信号,但也可能是其他良性疾病,甚至是生理因素导致的。比如,患有炎症时,某些肿瘤标志物也可能会升高。所以,当发现肿瘤标志物异常时,医生一般会建议进一步做更详细的检查,像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等,以此来明确诊断。

当我们拿到异常的检验报告,千万不要自乱阵脚。首先,要如实向医生讲述自己近期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比如是否有熬夜、饮酒、剧烈运动等,以及正在服用的药物等信息,这些都能帮助医生综合判断异常结果的原因。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做出准确诊断。要是医生觉得有必要,通常会建议复查,以此排除检验误差或生理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医学检验结果异常并不等同于患病。生理因素、检验误差以及疾病早期表现等都可能致使检验结果超出正常范围。面对异常的检验报告,我们要保持理性冷静,及时与医生沟通,通过进一步检查分析明确原因,从而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让医学检验更好地为我们的健康服务。

2025-02-18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55942.html 1 医学检验结果出现异常,一定意味着生病了吗? /enpproperty-->